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策勒县 > 策勒县政治 > 村全部摘帽,书写脱贫攻坚策勒画卷

村全部摘帽,书写脱贫攻坚策勒画卷

发布时间:2022/8/18 17:58:45

策勒县委马书记指导林果业发展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北京报道

在新疆最南端,有这样一座县城,它南接昆仑山,北连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被五大风口包围,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近80倍,历史上有三次因沙漠扩张而被迫搬迁,“沙进人退、风吹城跑”是这座县城县与风沙斗争的真实写照,她就是和田地区策勒县。

而恶劣的自然环境往往与贫穷挂钩,据记者了解,该县贫困村占总村数的93.5%。

面对现状,策勒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专题研究、专题部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地委关于脱贫攻坚部署要求上来,攻坚克难,乘势前进。

为确保如期脱贫,策勒县委、政府坚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好“六个精准”“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部署要求。“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4.01亿元,实施项目个,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夯实了脱贫基础,增进了民生福祉,书写了策勒幸福新篇章。年11月14日,策勒县2.29万户7.9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策勒县胜利摘帽,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特别是针对贫困残疾人,策勒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残疾人脱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实现了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

这一份亮眼的答卷背后,蕴含着策勒县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积极探索与敢为人先,显示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书写了脱贫攻坚的策勒“模式”。就此,《华夏时报》记者采访了新疆策勒县委书记马江山。

策勒县委马书记和基层干部商量脱贫攻坚工作

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华夏时报》:新疆策勒县南依昆仑山脉,北靠塔克拉玛干沙漠。长期以来,当地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等难题,脱贫攻坚的难度可想而知,可否大致介绍一下策勒县在脱贫攻坚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同时,请介绍一下策勒县整体脱贫攻坚的成果?

马江山:我们在脱贫攻坚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自上世纪80年代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策勒县一直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年又被列入全国深度贫困县。十三五期间,我县有贫困村个,占总村数的93.5%,其中:深度贫困村80个,占总村数的65%,建档立卡贫困户2.29户7.92万人,占总人口47.7%。

二是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全县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盐碱化程度高;人多地少,农牧民人均耕地不足2亩,“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三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年,策勒县工业企业刚起步,财政年收入才首次达到1亿元,自给率低,在脱贫攻坚中更多的是靠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关怀支持、天津无私援疆和社会各界大力帮扶。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存在很多短板。比如:交通不发达,距乌鲁木齐市公里,尚未通铁路、高速公路,出入县境有一条国道和2条县道,交通运能和服务远不能满足脱贫攻坚需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难度大。

面对长期贫困,策勒县委、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特别是年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七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举措,有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年11月全县总人口16.6万人,其中2.29万户7.92万贫困人口(包括名残疾人)全部脱贫、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策勒县实现胜利摘帽。

《华夏时报》:“十三五”期间,新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力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请问,策勒县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马江山:“十三五”期间,按照“农业产业为主,工业产业联动”发展思路和“十百千万亿级”产业布局,依托津垦奥群、沙漠枣业、帮帮兔等企业,推行标准化种养殖,实现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种养殖产业“上山下乡”,实现产业“进村入户”,促进“林上林下”互动,“线上线下”销售互促,依托独特的高山气候特点发展大白菜、土豆等高山蔬菜,带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实现户户受益全覆盖。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红枣、石榴等特色林果41.66万亩,种植业33.2万亩(蔬菜3.2万亩),发展羊、兔、鸽等特色畜禽产业,羊存栏70.2万只、出栏59.01万只;兔存栏51.21万只、出栏.33万只;鸡存栏44.03万只、出栏41.79万只;鸽存栏70.76万羽、出栏.58万羽,实现了县乡村户四级产业全覆盖、户户受益全覆盖。

《华夏时报》: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近年来,在新疆策勒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策勒县残疾人的脱贫攻坚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请问,针对残疾人的脱贫攻坚,策勒县在财政、政策等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倾斜?

马江山:策勒县建设策勒县中心敬老院、7个农村幸福大院等,落实“两项”补贴,提升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采取产业、就业(公益性岗位)的方式扶持,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十三五”期间,累计为残疾人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户万元,投入.23万元,用于贫困残疾人以奖代补、光伏、购畜、特色种植奖补、林果业提质增效、庭院经济、棚圈等项目,扶持贫困残疾户1.73万户次。如:达玛沟乡残疾人乌尤普·玉荪,家庭人口2人,年通过以奖代补购买育肥羊50只(补助资金元)等帮扶政策,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6万元。

同时,我县针对残疾人就业出台专门政策,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鼓励、支持全县党政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每安置一名贫困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由县财政奖励1万元,全面落实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税费减免等政策。

残疾人事业发展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

《华夏时报》:目前,策勒县的贫困残疾人已实现全部脱贫,那么,我们还有哪些脱贫攻坚的抓手会继续延续?

“十四五”期间,策勒县充分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切实把残疾人社会事业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首抓“产业+就业”双保险,特别是用好公益性岗位就业托底和社会保障兜底,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残疾人康复服务群覆盖,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强化动态监测预警和持续帮扶,坚决防止残疾人返贫、致贫。

《华夏时报》:如今,我国已进入了乡村振兴阶段,进入了一个现代化阶段,为此,将会有新时代时期的新政策出台,针对残疾人这部分群体,将如何进行衔接?有哪些计划?

马江山:一是抓好产业、就业扶持政策。对依托发展产业脱贫的残疾家庭继续在政策支持上面倾斜,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户搭建平台,继续采取安置公益性岗位等方式就业,确保残疾人家庭全部实现家庭有1个产业或1人就业。让残疾人有保障、收入不减少,防止贫困残疾人家庭致贫返贫。

二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群覆盖。残疾人大病慢性病医疗社会保障全覆盖,残疾人社区(村)家庭医生服务全覆盖,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免费提供全覆盖,残疾儿童0-12岁康复服务全覆盖。

三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以破解残疾人事业在这个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矛盾为切入点,在满足残疾人稳定的温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建立适应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相适应的保障和服务。符合条件兜底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和“两项补贴”。

四是残疾儿童教育全覆盖。加快建立残疾人教育体系,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完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落实残疾儿童少年入学“零拒绝”,完善残疾学生就读服务体系,实行特校集中教学、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满足多元化继续教育需求。到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

《华夏时报》: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乡村的各个方面,对于策勒县而言,您觉得哪些问题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瓶颈?

马江山:面对乡村五大振兴重点工作,特别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我们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挑战。

产业发展方面。村级种养植等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面临较大转型升级压力,电子组装、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培育阶段。

乡土人才方面。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培养模式不完善,加之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人才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文化建设方面。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依然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内生动力不足。

生态宜居方面。乡村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整体水平不高,交通、通讯、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绿色环保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基层组织方面。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够强,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弱。

《华夏时报》:针对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在康复、住房、就业、医保、低保等兜底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都有哪些保障措施,今后如何衔接?

马江山:一是残疾人康复。县委、县政府重点围绕“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关心帮助残疾人恢复自理能力。先后出台了《策勒县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试行)和《策勒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五年来投入各类康复资金.43万元。通过康复服务,全县有名残疾人恢复了生活自理,极大地减轻了残疾人的负担。

二是残疾人就业。策勒县贯彻落实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政策,在全疆残联系统率先提出了“安置一名贫困残疾人就业,解决一家人脱贫”的目标。

三是残疾人社会兜底保障。全县把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和“两项补贴”,做到应纳尽纳,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年享受低保残疾人—人(动态调整),年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动态调整),集中供养78人,年社会救助人左右(动态),全县残疾人都住上了富民安居房,居住环境通路、通电、通水、通邮、通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方凤娇主编:文梅



转载请注明:http://www.celezx.com/clxzz/1264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