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策勒县 > 策勒县特产 > 电影五十八座半导演王蔚的民族团结

电影五十八座半导演王蔚的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2024/1/13 18:04:15
电影《五十八座·半》由华表奖多次获得者董玲担任导演。 戚亚平 摄中新网乌鲁木齐5月1日电(记者戚亚平)“王蔚很打动我,去世几十年了,当地老乡都没有忘记他,别说去世的人,活着的人都有可能淡忘了,最能说明老乡对王蔚的情感。”在谈及为何拍摄电影《五十八座·半》时,导演董玲如是说。电影《五十八座·半》剧照。 剧组供图摄电影《五十八座·半》以新疆著名水利专家、和田地区行署原副专员王蔚真实事迹改编创作,影片讲述了王蔚自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扎根边疆,在和田这个中国最干旱的地区工作30多年,和当地水利工作者、当地人民一起修建了58座半水库、24座永久性渠首、2万多公里的水利渠道,使和田绝大多数农田成为稳产高产田,为了和田的水利事业和民族团结奉献一生,最终积劳成疾,因病去世的感人故事。而正是这样一部感人至深、很具拍摄价值的电影,从最开始有拍摄的想法到最终成片,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作为导演的董玲感触颇深。“从年到年,十多年过去了,终于可以拍这个电影了,很高兴。一决定要拍,马上去采风、进行剧本创作,从筹备到开拍,很快,拍摄虽然苦、虽然累,但是很值得。”电影《五十八座·半》剧照。 剧组供图摄年,董玲到和田采风。本来要采访其它素材,但当地却给了很多王蔚的素材,这让她第一次接触、知道了王蔚这个人,也让她见识了王蔚在当地的影响力。当地的基层干部带着去看王蔚的纪念馆,当时正在建,其实就是一片工地。“那个时候王蔚就在我心里生根了,给了一大堆资料,回来看了后当时就很想拍。”据悉,电影《五十八座·半》于年11月8日在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达玛沟乡开机拍摄。首场戏以王蔚为和田民众修建的第一座东风水库奠基仪式开始拍摄,影片跨越王蔚与当地民众一起修建水库的30多年时间。因为跨度大,影片分成两个季节拍摄,请两个演员演同一个角色,对拍了二三十年电影的董玲来说,这是头一次,也是以前没有尝试过的。“全是大工地、大场面,语言不通,困难太大了,拍之前都没有想到过。”电影《五十八座·半》剧照。 剧组供图摄董玲曾执导过多部主旋律电影,包括《杨善洲》、《巴彦岱》、《生死罗布泊》等,多次获得华表奖。她称,“只为幸福团结水”,这是王蔚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很打动人。《五十八座·半》就是要表达、弘扬这样的价值观。“因为王蔚与和田各族干部群众同生活同工作,该片更可以看成一部民族团结题材的电影”。据董玲介绍,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有当地民众自发前来参演,也有人主动端出大盘的水果出来让剧组吃。“当地民众实际上不是对剧组,是对王蔚,对王蔚的情感。王蔚在当地的影响是深入到寻常百姓心目中的,甚至于可能大字不识一个,但是他就知道王蔚这个人。”因为电影时间有限,现实中很多民族团结的故事在电影中无法一一展现,这也成为董玲的一大遗憾。影片中王蔚的同事、接班人——水利局局长努尔是一个孤儿,经王蔚推荐上了大学,学的水利专业,后来当上局长,是有原型的真人真事。电影《五十八座·半》剧照。 剧组供图摄王蔚去世后,“努尔”将其墓地选在了乌鲁瓦提水库的渠首边上,因为他了解王蔚想守在这个地方。不巧的是,选的地方是一块洼地,当地民众知道后,自发组织起来,成千上万的人、驴车上阵拉土,硬是一夜之间给垫了起来。和田地区皮山县皮亚勒玛乡的“皮亚曼牌石榴”如今名声在外,成为有名的“石榴之乡”。曾经,这里因地势高缺水种出的石榴只有红枣大小,当地也一直在解决缺水这一难题。王蔚知道情况后,便组织人通过技术手段让乌鲁瓦提水库的水绕道最终流到皮亚勒玛乡。通水时,王蔚硬是领着人徒步跟着“水头”走了五天五夜到达皮亚勒玛乡,行程近百公里。在日前举办的《五十八座·半》首映式上,董玲再次观看了影片,尽管她对剧情已烂熟于心。她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坐在那看,还是能看进去。在新疆,很多人都知道王蔚,对他的情感很深。”(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celezx.com/clxtc/1383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