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策勒县 > 策勒县新闻 > 新疆津南新村,梦开始的地方网信静海

新疆津南新村,梦开始的地方网信静海

发布时间:2023/4/22 16:50:41

天津日报   /09/21

恰哈尔乡山里30平方米不到的土木结构住房,住在这里有时得喝雨水,自来水、冲水厕所是别人家的设施;交通不便,雨季遇上泥石流就被困住;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放了学就放牧,家里收入微薄,初中毕业后只得回家务农;头顶蓝天辽阔,却走不出世代生活的大山……这是36岁的父亲努尔麦麦提·麦提亚森的青春记忆。

县城边80平方米的砖混房,自来水、天然气、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宽敞的庭院里,高大的葡萄架守护着一小块菜地,鸽棚里传来“咕咕”的叫声,一旁的鹅棚里,雪白的大鹅四下张望;再也不用因为学校离家远、回家路费贵、用时长烦恼了,母亲就在身边;放学之后安心读书,想放松一下可以看电影、逛街,从电视、手机上了解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父母收入稳定,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元;好好读书,将来到外面的世界体验人生……这是15岁的儿子米拉迪力·艾力的花季青春。

两代人,两样的青春日志。帮助米拉迪力·艾力走出父辈宿命的,是天津援建的策勒县产城融合扶贫试验区,即津南新村项目。天津援疆策勒县工作组通过援建易地搬迁安居富民房和阳光果蔬种植大棚,努力打造乡村经济“产城融合”业态模式,解决了户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安置就业问题。

造价接近20万元的安居富民房,父亲努尔麦麦提·麦提亚森在附近的便民警务站当协警,一个月拿到手的收入元,还有五险一金。母亲如孜妮萨·居麦在家门口的温室大棚种蔬菜,一年收入3万元左右。

“今年三四月份西红柿销路好,卖到五六元钱1千克,种得好的,一个大棚收入能达到3万元,最低的也有1.5万元。西红柿一年能种两茬,这只是第一茬。”驻村第一书记陈鹏飞告诉记者。

和津南新村许多村民一样,如孜妮萨·居麦开始不敢尝试大棚种菜。“一个大棚才9分地,以往我们种十几亩地收入都不高,大棚种菜怎么可能挣钱?还不如回去放牧。”村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满心抵触。本来每户都可以分到一个大棚,年第一批只有十几户领走大棚开始种菜。

技术人员下村培训,大棚种植户每人得到一部手机,定期线上学习种植新技术。今年4月,天津的专家带来黄瓜、辣椒种子试种,收获颇丰。“津南区和我们签订了援建协议,帮助我们选择更多的种植品种,同时提供技术支持,增加市场竞争力。”陈鹏飞说。

技术支持之下,敢于吃螃蟹的首批种植户转年就获得好收益。如孜妮萨·居麦等村民看到了希望,也领走了自家的大棚。“现在好多人还想要第二个大棚,得靠抽签分。”陈鹏飞说起了村干部幸福的烦恼。

天津第十批援疆干部、策勒县县委副书记董明彦介绍,截至目前,策勒县津南新村“产城融合”项目已投资了万余元,全部为天津援疆资金。津南新村易地搬迁的农牧民既能就近到工业园区和县城从事二、三产业,又能发展庭院经济和设施农业,开展旅游服务和物流服务,同时享受县城较完善的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和文体等城镇化公共服务。

搬家到津南新村,努尔麦麦提·麦提亚森、如孜妮萨·居麦夫妇在天津援疆政策的帮助之下,年过而立,终于摆脱了贫困,给儿子米拉迪力·艾力创造了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年天津市投入援疆资金1.亿元,启动实施了安居富民工程、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补助项目、日光温室项目、大学生补助等16个项目,进一步拉动了策勒县经济发展,为助力策勒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动力。乘着天津援疆政策的东风,米拉迪力·艾力这一代津南新村人展开梦想的翅膀,飞向更美好的未来。(记者耿堃刘峦)



转载请注明:http://www.celezx.com/clxxw/1356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